习惯看书,习惯严谨,习惯做好自己——78级姚禹肃校友与青年学子分享人生感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3-14浏览次数:793

    2015年12月23日下午,毕业于浙江大学农机系的校友姚禹肃先生回归母校,与数十位生工食品学院学生进行座谈交流,为到场的青年学子带来人生经历的分享和鼓励,现场气氛热烈。奚文斌、蒋成球、夏培焜三位农机系退休老教师和学院党委书记楼锡锦老师、党委副书记陈素珊老师一同参加座谈。
    姚禹肃校友创立的舟山市京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有产品研发中心和产品检测中心,已成为输送带行业高技术材料的骨干供应者。 姚学长为人低调,谦和,一再表示自己不善言辞,而廖廖数语却印象深刻: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习惯很重要,习惯看书——从未感到过空闲时间无聊;习惯严谨——在做事业中很受用;习惯做好自己——选择适合自己、能关照好自己的事业。
(座谈会现场,同学们认真聆听)
    姚学长向同学们分享了众多人生体会,包括如何选择继续发展的道路,如何通过好奇心发展个人创造力和促进学习动力。自己学生时代爱看书的习惯,不是来自父母的外界鞭策,而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一步步推进自身的发展。他还提出个人对目前教育的看法,除文化学习外,教育的目标更应在于赋予学生诚实、守信、守时的优良品质。
    本次座谈会也有幸请到奚文斌、蒋成球、夏培焜三位退休老教师,回顾教学生涯,畅谈人生。老师们热情诚恳的解答科研与创业问题,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是必须的三要素,凡事需要胆大心细,既要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学会自己动手创造,把握机会。影响人生的有四块牌子,学历是铜牌,个人的工作能力是银牌,社会人脉关系是金牌,而在这之附加的是创新能力。
(奚文斌先生侃侃而谈)
    座谈会前姚禹肃校友、贺建芸伉俪向母校捐赠200万元,用于设立“ 助学奖励基金”,奖励农科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在读本科生。姚禹肃校友、贺建芸伉俪多年来热心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母校发展和学生教育,为优秀学子的成长助一臂之力。
(应义斌老师代表浙江大学接受捐赠)
    百年大计,育人为本!留本基金,永久留存!感谢学长,感动博士伉俪的大爱!
(楼锡锦书记同校友合影
(文 沈苗宏/图 王毅 邹琳)
座谈会后学生感悟:
吴嘉南(食品专业本科生):在捐赠仪式之后,学院还组织了别开生面的座谈会,捐赠人校友姚禹肃学长以及生工食品学院的老教师代表和学院色学生展开了亲切的互动,在交流中,我们感悟到了人生哲理,学习到了“师尊”、“师祖”以及前辈学长的经验,也更加明确了今后我们自己人生的前进方向。
    姚禹肃学长也提到,今天的大学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素质教育,一个社会高素质人才应有的教育,大学特别是本科阶段,教会大家的是学习、探索的方法,而不是职业教育,不是仅仅教会大家一个职业所需的技能。这些话消除了我心中的疑惑,让我更加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对未来更加坚定,更加富有信心。
何焯亮(智农所研究生):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标志着姚禹肃校友捐赠仪式的结束。就在这只持续了30分钟的捐赠仪式上,姚禹肃先生向我们学校捐赠了200万元人民币并设立了面向学生的专项奖学金。姚禹肃先生在仪式上的发言简短至极,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我做的事情很小”。200万元,对于一个高规模学校来说或许真的很小,但是,对于一个农村出身,寒窗苦读数十载,经历了文革的人来讲,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台下看着这一可敬却陌生的面孔,只觉得先生为人谦和,不善言辞。
    在之后的座谈会上,我对姚禹肃先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出身拖拉机专业的他算是我的同门师兄,当年由于条件艰苦,硕士毕业后选择了就业,最后抓准了商机,在北京创办了一所机电公司,并获得了成功。我认为一个成功的创业人士必须具备三个因素,一是要有高瞻远见,对当下市场格局有清晰的认知;二是能找到有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或工作团队;三是资本。显然姚禹肃先生成功地凑齐了这三个要素。这些成功的取得,与他早年的寒窗苦读、辛勤工作脱不开干系。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而我是否能在数十载之后,也能获得像姚禹肃先生一样成功?
傅丽(食品专业研究生): 昨天姚禹肃校友向浙江大学捐赠200万元,设立姚禹肃奖学金项目,作为生工食品学院15级研究生新生,我有幸前去观看这一捐赠仪式。坐在台下,我远远地看着前方台上的姚禹肃校友,朴实无华、谦恭少言,竟是这样一位看起来甚为亲切、严谨踏实的学者模样。可是,就是这样一位衣着简朴的前辈,在为母校尽自己一份回馈之时,却毫不含糊,捐赠巨资,仿若只是做了一件寻常之事,依旧谦卑,我想不仅是我,台下的每一位前来观看仪式,尚还年轻稚嫩的学子们都深受感动。这也许就是浙江大学薪火相传的精神吧!尽管毕业多年,但还是有那么多校友不管距离多远、工作多繁忙,都心心念念地记挂着母校,记挂着在母校的莘莘学子,在他们力所能及之时,总是想要为母校的繁荣发展尽自己一份心力。
   除此之外,我还看到曾经教过姚禹肃先生的老师们,几位年过80的老教师们亲自前来,我想看到自己亲自教导过的学生今天又回到了母校,还带了自己的贵重的心意,该是怎样的一种欣慰。数十年的光阴,一代代浙大学子,飞出了母校的臂膀,飞向了广阔的天空,但是他们又一批批地飞回反哺着母校,将来数十年乃至数百年,浙江大学的这种薪火相传的精神将一直绵延,浙江大学也将更加繁荣昌盛!
陈小天(智能所研究生):姚禹肃学长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踏实朴素。他用平实的言语介绍了自己的生平事迹:文革后第二届大学生、高校教师、创业、企业家。这些不同的角色,无不体现着姚学长那一代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历程。他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觉得我做的事非常小”。姚学长乐于奉献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立志将来也要回馈母校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