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于1999年获批设立,下设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生物系统工程5个二级学科。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A+序列,第五轮学科评估继续保持领先,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和浙江大学高峰建设学科。
农业工程学科设有智能农业装备研究所、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所、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在科学研究方面形成了智能农业装备与机器人、数字农业信息技术、设施农业与环境调控、生物物料加工与生物质利用等学科优势特色研究方向。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50人,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重大引才计划(含青年项目)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农业农村部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神农青年英才、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鲲鹏计划入选者、浙江省重大引才计划(含青年项目)入选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等一批优秀人才;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创新团队5个。牵头建有设施农业装备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农产品产地处理装备重点实验室、光谱检测重点实验室等3家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无损评价鉴定仪器设备技术杭州中心、“科创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工厂化水产养殖科技创新院等2家农业农村部研究中心,全省农业智能感知与机器人重点实验室1家,农业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家。参与建有农业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植被结构功能与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生产机械装备全国工程研究中心等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全国百篇优博论文奖1篇、提名奖5篇。
学院学科高度重视博士后队伍建设,强化合作导师主体责任,鼓励博士后海外交流,提供双语政策指南,为外籍博士后开展专项培训,将博士后队伍融入教师队伍一体化管理,常态化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各类文体活动,积极打造浓厚学术氛围、良好成长环境和舒心工作生活条件。流动站已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2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