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青春梦想——加那提·叶尔肯校友受邀为团员青年做“一学一做”主题团课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5-22浏览次数:963

 
 
5月19日下午,时值浙江大学120周年和生工食品学院60周年院庆,学院邀请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1届校友加那提·叶尔肯做客“一学一做”主题团课,与青年学子分享家国情怀和青春梦想。
加那提校友分享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工作经历。她是如何从一个对农村事物一无所知的“城里女孩”变为一个敢梦敢拼的青年。
加那提校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生,不同于其他决定读研或留在城市工作的同学,毕业后她毅然选择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成为全国最艰苦的基层工作——“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做出这个决定的契机是一次暑期实践,她与班里的同学一起去了吐鲁番维吾尔族的一个村子,出生城市的她从没有体验过农村的生活,也从没想到有些家庭会穷到一双鞋子穿一年、一身衣服兄弟姐妹轮着穿的地步。
也是因为这个经历,她改变了原来“不会再回到新疆”的想法,“去基层工作”也是她在辞掉工作后第一个想到要去做的事。为此,她的父母因为她这个“任性”的决定一度有两个月没和她说话,可这也改变不了她想为家乡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的决心。在浙大求学的经历使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她的同班同学现在也几乎都在基层工作,期望能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当地的教育现状。
加那提校友刚到阿克苏村就被眼前的场景吓住了:屋子里只有一张床,下雨的时候房间里到处都会漏雨;零下几十度的冬天在屋子里怎么生火都不会变暖;上厕所的地方在一个土炕房后面,是露天的……初来乍到一切都不是很适应,她哭过,着急过,但村里人的朴实、村里小孩对知识的渴望是她继续留在这里工作的重要原因。几年下来,通过向上级部门打报告申请、向一些公司拉赞助、自掏腰包为村里增添电子设备等种种努力,使得由原来没有像样的学校、马路、路灯的村庄变为现在的小康村。
“这一切只是靠自己愿不愿意在这个地方奋斗、付出”,提到这些成绩,她很谦虚,。她最后寄语在校学子:“不要骄傲于你正在做多华丽的工作,而是要多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
学院辅导员张云飞主持交流会。本科生屠一昕、张天棋、庄明伟、金洛熠、张艳雯等参与交流。
 
【校友名片】
加那提·叶尔肯,女,哈萨克族,2011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2011年12月,加那提放弃较高薪酬的公司职位,参加并通过了当年新疆大学生村官考试,被任命为新疆额敏县玛热勒苏镇阿克苏村村委会主任助理。2012年3月,她又当选为阿克苏村村委会副主任。在之后的三年,她扎根基层,实实在在地做起了大学生村官。2014年,因其工作突出,被推荐参加新疆选调生考试。同年10月,加那提通过选调生考试并成为新疆额敏县额敏镇党建干事。
 
 
(图/杨文涵 文/屠一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