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挑是什么?大挑是什么?蒲公英大赛是什么?互联网+大赛是什么,是开淘宝店比拼?10月16日晚,关于科研大赛与创业大赛的分享会在月牙楼元空间5号会议室进行。
分享会由生工食品学院团委主办、学生会和研博会承办,邀请了科研和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赛金奖、省赛金奖并有实际创业经验的生工食品学子,与同学们分享经验心得。活动分为学长分享、提问答疑、小组交流三个环节。15级农工本科生林文丰同学主持。
“挑战杯”校一等奖获得者潘承浩分享了“挑战杯”竞赛流程与寻找项目tips。他告诉大家,要主动积极地寻找导师,主动联系感兴趣的项目团队,确定参赛项目并在团队里积极做事。他表示,学院的老师非常乐意指导并且支持大家参与科研竞赛。此外,他就参赛文本准备和答辩展示等部分做了详细的指导,使大家对于“挑战杯”竞赛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挑战杯”校三等奖获得者张华告诉大家,本科生参与“大挑”具有一定的优势,评审组对本科生的要求相对要低一点,有意向的同学可以参加2018年的大挑项目,此时要做的准备就是多参加宣讲会、分享会学习优秀学长的经验,并且主动联系老师,进入实验室开始做科研准备项目。她还强调参赛团队的重要性,需要有会制作文本材料、文字功底深厚、PPT展示能力强的队友。
“挑战杯”校一等奖获得者季嘉颖强调“大挑”是课外作品,不能是课内作业或者毕业设计。科技发明类参赛作品更注重能批量化生产、收益良好的作品。她强调在参赛过程中,除了作品本身外,还要重视证明材料的准备,如专利、发表的论文、专家推荐信、作品使用报告等证明材料。由于评审老师的专业领域不同,在答辩时切忌一味阐述原理,要注重作品的商品化情况、市场前景等的分析。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林文丰认为,创赛是推着自己思考与成长的过程。他向大家介绍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内容和时间轴,分享了自己的创业项目和商业项目书。他表示,“当你不做的时候,永远不知道这件事的艰难”,鼓励大家多去尝试,参赛总是会有收获。他认为创赛组队的关键是人脉,比赛时间很长,所以组队要考虑团队成员之间是否会互相喜欢。“做事情,靠谱很重要。在此前提下,战略比战术更重要。”他强调道,“无论取得什么成果,都要保持谦卑的心态,不断学习积累能力。”
“互联网+”、“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陈树葳带来了“如何参与进入创赛项目&创赛能带来什么”的分享。他告诉大家可以主动联系校内学长学姐的年营业额破百万的企业公司,借鉴他们的项目,作为参赛内容。另外一种很好的方式是联系校内团队。他分享了参赛项目来源渠道有:认识创业公司的负责人、加入学校相关社团组织如ITP、求是强鹰俱乐部、浙江大学学生KAB俱乐部、创业联盟、创业训练营、勤创等,也可以关注CC98网站的招人信息等。
低能量食库“轻食代”创业项目负责人姚舒婷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创业项目——轻食代,用自己的实例向大家展示了创业初心和创业过程,让大家对创业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提问环节,有同学疑惑大一新生该如何为创业做准备,就这一问题进行答疑。他们表示创业最重要的是有创意点子,低年级同学要重视学业、打好基础,同时可以加入学校的创业组织团队锻炼能力积累经验。学长们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譬如通过半年内阅读几十本书籍来提升自己,虽然艰辛但收获颇丰。
最后,参加分享会的同学分成小组,与学长学姐们近距离交流,解答专业选择、科研创新比赛方面的疑问。
和科研竞赛&创业大赛相遇是一种机缘。怀着热忱之心的我们即将面对不同的挑战。在这里,祝所有同学们,能够挑战自我,收获成功的喜悦。
(文/张梦垚 图/徐俊豪 编辑/梁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