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是党员同志锤炼党性、提高素质的生动范本,自2017年8月发行以来就在全国掀起了学习热潮。11月23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同志赴浙江大学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与师生互动交流,他热情地向浙大学子推荐了这本好书。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党中央“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的号召,生工食品学院近期陆续组织“激越历史时空的青春共鸣——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系列活动。11月24日晚,在前期认真阅读和用心分享的基础上,农工系和食品系本科生党支部的同学们带着满腔感触,怀着浓浓敬意,独树一帜,勇于创新,采用情景剧的形式将体会与感悟凝练成一句句台词,将故事原文精心打造为一幕幕场景,将习总书记青年时期的艰苦经历和感人故事生动展现出来。

篇章一 解衣推食,尽显家国情怀
故事发生在习总书记陕北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插队时期。习总书记在赶集路上偶遇一名曾参与抗战的乞食老汉,他将身上所有的钱和粮票尽数拿给老汉,甚至将自己外套脱下,亲手为老人披上。时值陕北深冬的寒冷时节,当时的习总书记又经济拮据,自己也身处食不果腹、艰难困苦的处境,却依然毫无保留、倾囊相赠,这展现了总书记对父辈革命者的尊敬以及他令人敬佩的胸怀风骨。


(小组演绎“解衣推食,尽显家国情怀”故事)
食品15级姜文静:在学习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的故事中,我们被习近平解衣推食的故事深深打动。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心系百姓,宽厚善良,爱人民,愿意与人民同甘共苦的党员形象。真正的爱护人民,真正的胸襟宽广,真正的心系百姓是在艰苦时期也不抛弃不放弃,以人民为本,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民一起在苦难中成长。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故事,但却让我明白,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应只是将爱人民,想人民,护人民挂在嘴边,而是要像习近平同志一样渗透进骨髓,要为人民做实事、解决实际的困难。
食品15级毛晨岚:从这个故事中,我最直观的能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而是非常亲近百姓与接地气。他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基层岗位为人民默默奉献,与百姓同甘共苦,事事亲力亲为。同样,习近平总书记身上体现了心系民生的态度,他将自己当作最普通的农民,同村里的人们友善共处,这踏实和质朴的品质是值得所有共产党人学习的。
人民群众是共产党人守护与服务的对象,流于表面的形式不被提倡,唯有愿意切实在基层倾听民生的人,才能被称得上合格的共产党人。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从小事中体现了博大的情怀,优秀的品质,他的品质与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篇章二 按需分粮,足见大公无私
故事展现了作为延川县村支书的习总书记为乡亲们分配救济粮的经过。不管是面对接踵而至的诉苦还是个别“走后门”的情况,习总书记始终坚持不偏不倚,秉公办事。为了将救济粮按需分配到乡亲们的手中,习总书记挨家挨户做调查,直到凌晨5点仍在奔波的途中。而没等助手查阅记录本,习总书记就能脱口而出还没有调查的户头,这一细节足见习总书记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与踏踏实实的办事态度。


(小组演绎“按需分粮,足见大公无私”故事)
农工15级程吉龙:读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从青年习近平身上我看到了很多我们现代青年所不具备的品质。他思想坚定,忠于自己的理想,敢于克服困难,并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敢于担当责任,善于解决问题,敢于创新,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看书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同时我也找到了自己的榜样——青年应当学习习近平,忠于青春,珍惜时间,学思悟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我们在学习工作中也应学会创新,敢于革新,同时扎实做事,为共产主义奋斗我们的青春。
农工15级李异凡:一口气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这是我第一次读这样的人物采访实录。29个受访者,29个不同的角度,从他们朴实的话语中,我逐渐还原出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脑海中划过的第一句话。是多么坚定的信念、多么伟大的意志才能支撑一个人在那样的岁月里,深耕黄土高原整整七年?我思考了很久,最后从习总书记的自述中找到了答案:“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习总书记在磨砺中成长起来的经历,从15岁来到黄土地时的迷惘到22岁离开黄土地时的坚定与自信,值得我们所有党员认真学习学习。我也会以这本书为镜,锻造一颗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赤子之心。
篇章三 奋发有为,传承实干精神
来陕北延川插队的人都要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关,在如此艰难的生活环境中,习总书记仍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从这片广阔的黄土地中汲取革命前辈奋斗拼搏的真谛。动员村民开代销店,带领村民建沼气池······青年习总书记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老一辈求是创新的实干精神薪火相传。


(小组演绎“奋发有为,传承实干精神”故事)
食品15级杨穆君:同人民一起奋斗史亮丽青春的厚重底色。年仅15岁的习总书记接受上山下乡的艰巨挑战,一步步迈过“四关”,将青春燃烧在革命圣地广袤的黄土地上。而无论时代场景如何变化,与祖国共成长、投身人民的伟大事业,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都是青春永恒的主题,也将成为当代青年的信仰与追求。
食品16级来聪婷: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谋求,而是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使命。习总书记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他做事公道、敢于担当,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工作切合群众需要。
除了在职期间为梁家河解决各种问题,他离开了梁家河以后,也一直牵挂着梁家河的村民,经常写信询问梁家河的情况,并为梁家河解决了很多困难,如通电难、没有学校等。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习这种做事风格,深入群众,切实了解群众需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为人民服务。
新时代的青年,要向青年习近平学习。在精彩的情景剧表演后,辅导员张云飞老师进行了深入点评,并结合同学们的党性锤炼和素质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最后,他带着同学们一起重温和学习若干段落。他表示,学习这本书,可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从众口述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有着激越历史时空的青春共鸣。

据悉,生工食品学院将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继续在全院学生中深入开展“激越历史时空的青春共鸣——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系列活动。

(文/杨文涵 周芩安 图/杨文涵 编辑/梁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