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6日,浙江大学生工食品学院寒假实践团师生一行11人赴衢州乡村中小学开展公益助学活动。实践团分别在衢江莲花初中和龙游詹家小学开展“冬令营”,帮助农村学子拓宽视野、提振信心、提高素质,丰富寒假生活,为乡村振兴贡献浙大学子的青春力量。该项公益实践也是衢州市求是科技联合会“求是课堂”寒假专项活动。
衢江莲花初中、龙游詹家小学是衢州市求是科技联合会的“求是课堂”公益活动的合作学校。衢州市求是科技联合会会长、浙江大学80级单建军校友带着热心校友全程陪同,单会长在两校的开营式上分别致辞,他动情地说,此次“冬令营”活动是联合会和浙大的在校生合作的成功硕果,是衢州市求是科技联合会“求是课堂”的系列活动之一,是浙大校友回馈地方、助力乡村发展的公益行动,是衢州浙大校友“情怀浙大 服务校友 助力衢州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衢州市求是科技联合会会长单建军在冬令营开营仪式上致辞)
莲花初中校长阮礼安老师致辞中说到:“我当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如今我实现了自身的梦想,而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也要敢想敢做,为社会作出贡献,为实现目标奋斗!”詹家小学副校长分享了自己的感动感动于浙大师生一行放弃自己寒假休息时间来到偏远的龙游乡村进行公益实践,感动于衢州市求是科技联合会的浙大校友们一年多来利用“求是课堂”平台对乡村教育做出的贡献。


(衢江莲花初中和龙游詹家小学校领导致辞)
冬令营先后在莲花初中和詹家小学举行,浙大师生为乡村中小学生专门量身打造了自信心训练、口才与演讲、学习习惯培养、团队协作锤炼、理想信念塑造、国际视野开拓等模块课程,情景创设的模式,融入互动式、体验式、实践式、启发式教学;课程实践中,分团队进行教学内容的实践和演练,团队内部形成有效合作,团队之间构成充分竞争,激发团队成员的集体荣誉感,激励成员积极表现,全情投入;教学中,以大学生朋友带动中小学生朋友,主动分享,教学相长,相互激励,共同探索,共同成长。

(实践团指导老师张云飞在开班式后带领全体学生进行素拓和互动)
自信,让人生更美丽
社会实践队队长施政涵带来的课程是“自信心训练”,他作为公益社团的骨干成员,对自信有着自己的理解。施老师从发挥想象力切入,积极引导同学们大胆表达自我的想法,并向同学们讲述如何做一个自信的人。起初,孩子们有些保守,不太敢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过随着课程的深入和老师的引导,同学们学会了积极的自我暗示,关注自己的优点,勇敢举手发言。
“虽然我成绩比较好,但是我以前都不敢说出我的目标和理想,现在我想说我也想向哥哥一样进入浙江大学学习。”一位莲花初中的同学在课堂上说出了自己的梦想。
虽然本次活动的学生都是所在学校的优秀学生,但他们往往局限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当中,这些学生的性格大多内向。自信心的提升对于它们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提供了一个更坚实的基础,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敢于张口,学会勇敢地表达自己
向他人清晰、明确地表达意志,和他人流利地沟通,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田煜琦老师现身说法,将自己总结出来的一套系统的锻炼口才的方法,传授给莲花初中的同学们。老师告诉同学们,没有天生的演讲家,唯有通过练习才能提升自己的演讲能力。课堂气氛随着模仿、速读的小游戏走向了高潮。即便同学们无法通过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成为专业的朗诵者,但至少大家都敢于站起来、敢于张口,从他们的眼中可以看到一丝坚定而不是之前的恐惧。
田煜琦在课后说:“同学们的表现超过了我的预期,虽然孩子们和城里孩子在物资条件上差异较大,但他们的潜力是不容忽视的。”




我的未来不是梦,我在浙大等你
一张张浙江大学的照片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这是陈子杰老师为大家带来的视觉盛宴和梦想课堂。陈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述了同学们憧憬的大学生活,也慢慢引导同学们分享自己心中的大学生活。浙江大学的众多校区各有各的特色,从四季不同的景色,到厚重积淀的历史历史,再到丰富的社团活动、校园美食等。同学们或许没有到过杭州,甚至没有出过自己的县域,但通过对图片和视频的观看,眼中都充满了希望的光。
“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渴望,虽然他们不会全部都能进入浙江大学学习,但这一定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并用心去浇灌它。”陈子杰说道。
这不是简单的宣传,而是心火的点燃,是希望的传递。对大学的了解绝不仅仅局限于在高考后填志愿的时候,更体现在初中生活,甚至更小时候对大学生活的向往。也唯有如此,孩子们才能不忘初心的奋斗。



你得走出去,不然你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在莲花初中的同学们对大学生活有了基本的认识后,王广宇老师用自身的经历,为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从小学到浙江大学、再到拿到哥伦比亚大学offer,申请哈佛大学的成长之路。王广宇老师虽然来自直辖市天津,但家境普通,在小学、初中、高中每个阶段的最初一段时间内,都是成绩平平,甚至落后于大多数学生。然而他广泛挖掘自己的兴趣,在多个方面达到了自己所能达到的最好结果。
自主学习是老师主要分享的学习经验。在为同学们讲述的过程中,王广宇老师以自己擅长的英语为例,向同学们讲述如何自主学习,如何勇敢去说一门语言。同学们在听了这些分享后,自己也制定了学习计划,在“八小时”之外有了奋斗方向。
在之后的生活篇,王老师主要为同学们介绍了旅行的意义。农村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但更为落后的人们的思想,旅行在他们的严重可能只是单纯的浪费钱。而在老师的分享中,旅行的意义就在途中遇到的小事和自身的感触。王老师就是通过旅行激起了哈佛梦,更在之后努力地为实现梦想而奋斗。因此,对中学生的教育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书本和校内知识,而是对兴趣和情怀的培育。因为正是这些,可以使他们具有前进的动力,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柬埔寨留学生的分享:拥抱世界,拥抱未来
本次实践团队由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国家的同学组成,其中孔先国(Sethykun Kho)同学就是来自柬埔寨的留学生。他积极参与,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奋斗之路。孔老师作为一名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通过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在浙江大学求学。他向莲花初中的同学们介绍了自己来到中国以后的求学经历和自己家乡柬埔寨的生活特色。
孔先国只学习了一年多的中文,就可以做到基本的无障碍沟通交流。他为同学们展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纷纷举手提问,课堂氛围非常活跃。这节课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的视野不受所处地域环境束缚,不被教科书所局限,全球性的思维将是未来人才的必备条件。
孔先国在上完课之后说:“我觉得这次的冬令营除了能更让我了解到中国农村初中的模样之外,还更让我学会怎么样去跟那些同学交流,或者说怎么样从那些害羞的孩子们当中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不犹豫地跟我交流。我也希望告诉孩子们只要有理想,并为之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


梦想是奋斗出来的
习大大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类似的,对于学生来说,梦想是奋斗出来的。“谈理想”这节课由卢彬和戚博特共同给孩子们讲授。卢彬来自江西省的县城,他曾经获得过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戚博特则是衢州走到浙大的一名体育生。他们为同学们带来的是“放飞理想,寻找人生目标”的课程。
课堂以一段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无翼鸟》作为开场,创新的内容与励志的思想极大地吸引住了同学们的注意。卢彬和戚博特从理想的重要性出发,串联以经典的人物事迹和有趣的小游戏,以小见大,娓娓讲述理想与未来。他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以其满腔热忱给在场的同学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洗礼,也跟着思考起自己的未来。
他们和在座的同学们一起讨论了自身的理想所在以及如何实现理想。“我想要进入衢州二中,然后考上浙江大学,未来研究心理学!”“我想要成为一名医生!”“我想要进入二中或者一中,未来成为一名老师!”同学们满怀憧憬的目光和坚定的语气令人动容。




良好习惯 受益终身
余梓仪和朱宇豪带来了好习惯养成的课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习惯是日积月累的细节。老师告诉孩子们,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及时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多看课外书”、“少看电视剧”……同学们纷纷举手分享他们所认为的好习惯。
了解了同学们的好习惯之后,老师向在座的同学们介绍了在养成好习惯过程中常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的方法。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经典的故事、鲜活的例子诠释了文明习惯的内涵和重要性。饱含深情的文字、激情飞扬的演讲引起在场同学的强烈共鸣,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时间都去哪儿了
张皓哲为同学们带来了“时间规划管理”的课程。“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一开始张老师就向同学们抛出了这个问题,他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十分有价值的时间规划方法,并通过鲜活的事例指出时间管理在生活的重要性。张皓哲在课程中采用了多个有趣的关于时间规划的互动,同学们在收获乐趣的同时也理解到时间规划的意义。同学们随着张皓哲同学的演讲时而思索、时而雀跃,并在张老师的引导下纷纷完成了自己的寒假时间规划表。
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时间,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这在每个人生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基本素养,这节课程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给孩子们讲述如何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让每个人可以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总结表彰:我们是最棒的团队
冬令营闭营式上,浙江大学的师生们将特意从浙江大学带来的礼物赠送给同学们。他们在每张浙大纪念明信片上写上了的寄语,并留下联系方式,赠给每一位在场同学,希望可以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理想的种子;他们将印有浙大校徽的日程本送给孩子们,希望孩子们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他们将手套赠送给孩子们,希望他们学会感恩,回家送给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是父母的辛勤的双手撑起了家庭的希望;他们将浙大数学学院蔡天新教授的《数学传奇》奖励给相关优秀学子,让他们从知识中发现快乐,体会学习的乐趣。










(衢州市求是科技联合会热心的浙大校友为冬令营的优秀学子颁奖)
衢州市求是科技联合会会长单建军校友、监事长徐晓林校友代表联合会为詹家小学结对的十位品学兼优的孩子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新年礼物。来自浙江大学生工食品学院的14级本科生邵烨林同学曾于2015年暑期在龙游社会实践,始终心系这方热土,他将自己获得的浙江大学社会实践奖学金全部捐出,作为给孩子们的一点心意和鼓励,也表示未来会继续关心关注这批富有潜力的孩子。

莲花初中詹家小学,和全体社会实践团成员、衢州求是科技联合会的浙大校友们、学生及学生家长一起进行合影留念,在浙大学子和孩子们“浙江大学我来了”的呐喊声中,相机定格下了这一刻,将这振奋人心的时刻记录永存。


结语:这不是结束,而是缘分的开始
“实践队员中的不少学子都是从从农村走出去的,让他们回过来反哺我们的农村的这些弟弟妹妹,他们现身说法,让弟弟妹妹们明白求学之路是基于勤奋的,他们通过努力也可以走出农村,走出衢州,拥抱未来,拥抱世界,获得更多的生命的意义。薪火相传,未来也反哺家乡。”社会实践带队老师张云飞在谈到活动的初衷时提到,“同时,对我们浙大的学子,也是一种教育,他们通过家庭的良好教育和自我的努力奋斗,考入浙大,应该学会珍惜,不辜负曾经努力的自己,不辜负现有的良好平台。”
“这次的活动对我来说非常的有意义,我们平时只能和书本打交道,听了学长的成功经历我深有感触,我也希望能够成为他们一样优秀的人,将来进入重点大学体会他们的学习生活。”一位莲花初中初三的男生在活动结束后说。
本次冬令营不仅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希望的种子,浙江大学的学生们也收获良多。“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也学到了很多,也在这几天的实践中感受到了衢州浓浓的人情味儿,很美好。”社会实践队员朱宇豪如是说。“我从中小学的这些弟弟妹妹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他们带给了我很多思考和感动,让我找回初心”,来自江西的实践队员卢彬如是说;“我从衢州求是联合会的浙大师兄师姐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体会了什么叫浙大人的情怀和担当,希望未来我能和他们一样”,来自山西的实践队员田煜琦说。
浙江大学和莲花初中、詹家小学的故事并不会结束,彼此美好的缘分也刚刚开启。在不远的暑期,也将有更多的优秀的浙大学子,来到衢州乡村中小学,和孩子们分享经历,相互陪伴,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成长。
(文 王广宇 余梓仪 朱宇豪 施政涵/ 图 施政涵 陈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