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破专业壁垒,拓展科研思路,充分发挥农生环五院优势,2019年4月18日下午,第十五届博士生创新论坛暨“海纳百川,格物致知”首届农生环五院博士生交流会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本次交流会由浙江大学博士生会主办,农生环五院研博会承办,同时也是首个依托浙江大学博士生会“A-Pi”平台举办的活动。
活动在主持人生工食品学院研博会主席陈震雷对农生环五院及本次活动宗旨的简要介绍中开始。随后,来自农生环五个学院的国奖乃至竺奖获得者,相继为大家分享他们的科研内容及心得,带来满满的干货。
第一位分享嘉宾是来自生工食品学院的邓伶俐学姐,曾两度获得国家奖学金,并发表SCI论文12篇。邓伶俐学姐以“认真完成自己的每一个角色”为主题展开分享,首先就其研究内容“静电纺丝制备明胶纳米纤维膜”进行简单阐述;紧接着向大家传授其论文写作心得,强调“写论文就是要把一个故事讲好”;最后,她更是分享了自己在“学生、母亲、妻子、女儿”等多重身份间转换自如的诀窍及感悟。
第二位分享嘉宾是来自农学院的刘晓玉学姐,曾获得竺可桢奖学金,发表SCI 3篇,累积影响因子17.832。刘晓玉学姐从研究背景、方法、结果与展望等方面,对所研究的“安全高效环境友好型稻曲病防范”作出详尽的介绍;她还分享了参加马拉松并夺冠且参与多个公益项目等经历的分析,令在座同学感慨科研与兴趣并不相悖的道理。
第三位分享嘉宾是来自生科院的李江湲学姐,曾获国家奖学金,并参加多项国家基金。李江湲学姐研究的核心是炎性小体,其成像后酷似黑洞模型的特点,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此外,学姐通过自己的亲身科研经历,分享了“平均是福”的四字真谛,强调唯有把不足的地方弥补上,让它不再成为自己的缺陷,才能算是成功。
第四位分享嘉宾是来自动科院的吴纬澈学长,曾获国家奖学金,动科院“荣誉学子”等,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5篇。吴纬澈学长就其研究内容“肠道物理屏障与脂肪酸吸收的内在联系及影响机制”进行简要介绍,并结合自身经历,强调做研究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的研究领域,还应广泛涉猎,多听、多看、多学,实现跨学科的交叉,而这也正是举办本次五院博士生交流会的意义所在。
最后一位分享嘉宾是来自环资院的吕盘龙学长,曾发表3篇SCI,累积影响因子达16。吕盘龙学长从环资院的整体情况讲起,对自己所在的团队“膜生物反应器、重金属生物还原、废水深度处理”三大研究内容进行全面的介绍,并就自己的研究方向为大家作详细的讲解。此外,学长还提出在科研及日常生活中,应做到“专注科研,热爱生活”。
五位嘉宾分享结束后,在座同学就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提问,包括“如何撰写英文论文”在内的多个问题,都得到了学长学姐的耐心解答。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生活需要交流,科研同样需要交流,正因有了跨学科的相互交流,在学术探究的路上,我们才不会孤独。期待来年的第二届五院博士生交流会,大家能碰撞出更别样的思维火花!
(文/黄佳茵 图/冯时 编辑/杨旭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