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9日下午,由浙江大学博士生会、浙江大学研究生会、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研博会联合主办,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研博会协办的浙江大学第462期博士生创新论坛之“生农交流日”在农生环大楼D座611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生工食品学院与农学院的8位优秀研究生进行了学术报告分享。生工食品学院王一娴老师、鲜于运雷老师、卢黄娉老师出席本次博士生创新论坛并担任评委。
8位报告人精彩地介绍了自己的各项科研成果。庞志豪同学作了《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 Innovations of Silicon to Relieve Stress for Plants》的研究报告,对硅素营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给硅肥的实际生产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对污染环境修复和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高誉芳同学介绍了凝结芽孢杆菌XY2通过生物吸附、肠道菌群和脂质代谢调节改善铜诱导的毒性的研究工作,其首次研究了凝结芽孢杆菌对铜毒性的缓解作用,为铜污染的修复提供了一条有前景的途径。姬旭升同学介绍了一种从RGB图像中自动识别作物叶片像素的鲁棒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不依赖样本的情况下准确快速识别不同景观RGB图像中的作物叶片像素,节省了大量人力,性能超越最新的深度学习算法。沈煜韬同学介绍了Mask-RCNN和无人机图像的油菜单株株高高通量表型解析,其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作物高度估计的准确性,帮助育种家进行作物高度的高通量表型鉴定。
边永亮同学针对泡核桃设计了一种小型智能核桃坚果品质检测+精准开壳平台,预期实现自动化、精准和高效的泡核桃开壳操作,减少人工操作的依赖,降低劳动成本。马全同学作《NAD capped RNA in plant - An uncharted territory of RNA epi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的报告,此研究着重于解决NAD帽在植物物种中的重要生物学作用以及它对草莓成熟的表观转录调控作用。于婷同学介绍了一种基于纳米金列阵和机器学习算法的ESKAPE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与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相比,该方法能在20分钟完成耐药性的鉴定,准确率为89.74%,具有临床应用前景。汪安利同学介绍了油炸食品引发焦虑和抑郁风险的健康危害的研究,此研究深度诠释了习惯性油炸食品消费增加焦虑和抑郁风险的重要发现。
三位专家老师以及在场同学对报告人的成果进行提问与交流。最终获奖名单为学术之星奖:于婷、汪安利;学术创新奖:庞志豪、高誉芳、沈煜韬;优秀作品奖:姬旭升、边永亮、马全。在场同学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开拓了学术视野,拓宽了科研思路,加强了兄弟院系间的互动与交流,收获颇丰。
浙江大学博士生创新论坛由校博士生会、校研究生会、各院系研博会联合主办,搭建了校院两级学术活动共享平台,为全校博士生们提供了多学科学术交流盛会。自2003年首期举办以来,论坛始终秉承“求是创新”的精神,倡导学科汇聚,鼓励自主创新,以“启迪智慧,激励创新,交流学术,博采众长”为主旨,旨在充分发挥我校多学科、综合性、交叉性的优势,加快我校博士生“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步伐,增进博士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互助,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