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大学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结合主题教育,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加快走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聚焦服务“国之大者”,面向国家战略,奋力打造新时代更加卓越的研究生教育,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决定组织开展2023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
当地时间7月11日,浙江大学“致远”计划赴埃及海外社会实践团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使馆,使馆教科处参赞张华胜和教科处三等秘书贾芳接待了团队。张华胜参赞首先代表大使馆欢迎团队的到来。在近两个小时的交流中,两位外交官详细介绍了埃及的基本国情和双边关系发展,以及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的新进展,并与实践团畅谈“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开展国际合作,特别科技教育合作,促进中埃、中阿、中非关系发展。
何勇教授代表团队向大使馆分别介绍了浙江大学以及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学科发展情况和对外交流现状,并汇报了团队在开罗近两周的实践情况:受邀前往埃及国家研究中心、埃及农业研究中心,与中心研究人员进行交流;参观第一届埃及农业博览会,了解埃及农业发展现状;探访埃及国家博物馆,感受古埃及的神秘魅力。何勇教授表示,希望未来能有机会与埃及各科研机构进一步共建实验室、共同培养人才。
李晓丽教授和冯旭萍副研究员也表示,在参观了第一届埃及农业博览会后,她们对埃及与中国在农业科技发展方面的差距有所认识。一方面,对于中国近几年来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李晓丽教授和冯旭萍副研究员深感自豪;另一方面,作为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她们也积极期待为两国的科技合作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随后,浙江大学博士后莫斯塔法·古达(Mostafa Gouda)用中文对自己在中国的学习、生活经历做了介绍。实践队队长黄镇雄代表团队向大使馆表示了由衷感谢:在此次行程中,大使馆的热情款待让成员们倍感温暖,工作人员的无私帮助让大家仿佛回到祖国的怀抱。其他成员也纷纷交流了自己的埃及期间的个人感受。来自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博士生秦璇结合自身专业,从埃及当地媒介使用情况、中国品牌在埃及的接受度、中国影视文化在埃及的传播现状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察;来自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博士生董雨伦和章帅则分别介绍了中埃关于微藻研究的现状、挑战以及发展潜力。
最后,张华胜参赞预祝浙江大学海外社会实践团队访埃取得圆满成功。希望大家通过此次实践,不仅能够加深对埃及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的了解,也能提高国际视野,明确未来的学习目标,为推动“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使馆,实践团队还参访了开罗中国文化中心。该中心是中国在中东和阿拉伯国家建立的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从2002年成立至今,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结合当地特色创办了诸多品牌项目,参与策划举办了大量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始终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形象、扩大中国影响,已成为中国在埃及乃至中东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