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上虞东关街道担山村,作为一片法治建设的典范,近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023年8月,浙江大学“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选调生思政教育培训平台社会实践团成员们前往该村进行了深入调研,探访了担山广场、法治建设长廊以及法治建设馆,并对村内的生态经济发展和风景区建设进行了调研。
担山村:法治文化实践村
调研小组首先前往了担山村的担山广场,担山广场作为担山村法治建设的象征性地标,深刻反映了村庄对法律和秩序的高度重视。在广场参观期间,村书记向调研小组介绍了广场的历史背景和其所蕴含的法治精神。广场上矗立着代表法律发展历程的雕塑,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法治的演变和重要性。
实践团在担山法治公园
担山广场设有专门的法治建设长廊,这里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展示了法律知识的重要性。长廊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用清晰的图表和文字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让法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村民们可以在这里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发展历程,提升法律素养。
法治长廊
担山村是第一个拥有法治建设馆的村庄。法治建设馆汇集了丰富的法律文献、案例和资料,为村民提供了深入了解法治发展的机会。在馆内,调研小组看到了各种法律书籍、法规文件和历史案例的陈列,这为村民提供了更广泛的法律学习空间。同时,馆内还设有互动展示区,让村民能够更加生动地体验法治文化。
参观法治建设馆
担山生态经济:生态可持续模式
担山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生态树苗的种植。在参观时,调研小组了解到村民们积极投身于生态树苗的种植与管理。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精细的管理,这一产业不仅为村庄创造了稳定的经济效益,还有助于维护地区生态平衡,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经济树苗种植
参观中,调研小组得以一瞥正在建设中的风景区。担山村地理位置优越,山水相依,景色宜人。风景区规划将进一步展现这片土地的美丽与活力,预计将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
自然风景区
竺可桢故居:岁月的静默见证
在调研中,调研小组路过了竺可桢校长的故居,但由于建设尚未完成,未能进一步参观。竺老的房子静静地伫立在街道旁,曾经的河流已经被铺平为道路。这座房子如同岁月的见证,静静地融入了热闹的街道,诉说着一段悠长的历史。
竺可桢故居
绍兴上虞东关街道担山村以法治建设为引领,以生态经济为基础,致力于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村庄的经验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更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积极的典范。调研小组期待,担山村的努力和探索将为更多地区带来启示,促进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