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关于做好2023年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和评比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经自主申报、现场答辩、专家评审等环节,我院在浙江大学2023年研究生社会实践总结评比中荣获“优秀组织奖”,“致远”计划研究生赴埃及海外社会实践团荣获“优秀团队”,梅玫荣获“优秀指导教师”,黄镇雄、张皙雅、马雯、姬旭升四名同学荣获“先进个人”。
学院注重构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积极发挥专业优势,聚焦“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国家重点战略需求,围绕专业相关行业及基层一线开展社会实践,有效提升实践育人成效。2023年暑期,学院组织“凌云”计划、“致远”计划、浙江大学“乡村振兴”背景下选调生思政教育培训平台等19支队伍,分赴多地开展社会实践。
“致远”计划研究生赴埃及海外社会实践团由李晓丽教授和梅玫老师共同组建指导,由5名教师和6名研究生组成。团队将“一带一路”倡议同当代青年与专业特色紧密结合,参访埃及国家研究中心,签署合作意向书、开展科技、文化交流;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使馆,与科技参赞等外交官面对面,深入了解中埃双边关系,畅谈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开展国际合作;赴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实践,发挥专业优势帮助企业解决产业难题;赴首届埃及农业博览会、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埃及农业研究中心、开罗大学、尼罗河大学等开展调研,深度参与跨国合作实践,深刻把握农业创新动态,切实提升了我校我院的社会与学术影响力。此次社会实践也引起了当地广泛关注,受到了《金字塔报》、《日出报》等8家非洲主流媒体报道,点击量达50万+,有效拓宽了我院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了服务国家战略的决心。
赴埃及国家研究中心调研
参访中国驻埃及大使馆
实践团受国外知名媒体报道
此外,我院继续组织浙江大学“乡村振兴”背景下选调生思政教育培训平台赴绍兴上虞、安徽宣城、丽水莲都等政务实践队,在基层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政务实习。实践队还走访了10多家乡村企业,调研6个乡镇街道,与10余位基层干部座谈交流,采访全国11个省的30位优秀选调生校友院友,汇编形成6万余字《浙江大学选调生青年校友访谈录》(2023版)。团队相关实践育人工作受到新华网、绍兴上虞、安徽宣城等各县市各级媒体报道34次,完成5万余字调研报告,进一步夯实并引导更多同学见贤思齐、砥砺奋进,厚植为民情怀,在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伟大事业中发光发热。
“凌云”计划赴北京中国农机院实践团深入了解了青饲收割机自动跟车技术的原理和最新研究进展,学习了中机旗下东方红系列拖拉机以及水果自动采收机原理,体验了人工智能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智能控制系统未来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落地应用,并深入参与了研究项目,立足专业助力我国农机事业发展。
在“海韵花”红美人柑橘种植基地,赴象山神韵农业实践团进行了专题调研、新型果园管理方式学习、技术设备交流、生产基地调研、乡村基层走访等一系列实践,充分践行了学农业、助民生、做贡献的实践宗旨,以新农人的责任担当立志为智慧农业产业发展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做出贡献。
在其他形式社会实践中,各实践队伍分赴杭州朗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快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清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展实习实践,围绕专业各方向进行多维度、深层次探索研究,了解专业领域行业新形势,拓宽专业视野,成为推动农业工程和食品科技创新、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重要战略力量。
浙江大学“乡村振兴”背景下选调生思政教育培训平台政务实习实践团
“凌云”计划赴中国农机院社会实践团
“象山神韵农业”研究生社会实践团
青春恰似火,实践正当时。2023年研究生社会实践已圆满落幕,未来,生工食品学院将继续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出发点、以专业特色为抓手、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同学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在新征程中勇担重任、奋勇前行。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团队和师生投身社会实践,着眼专业发展领域,开拓万里实践征程,扎根祖国大地,放眼全球发展,谱写生工食品人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