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名片
林宏建,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特聘专家、浙江大学百人计划入选者。曾任中国工程院院刊FASE青年编委、ASABE可再生能源委员会主席、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和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专业分会委员和理事等。主要从事家禽智慧养殖与养殖环境研究,关注家禽智慧养殖视觉信息智能感知应用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发表论文与专著章节等50多篇。
林老师潜心立德树人,关心关爱学生,作为农工1901班班主任,所带班级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100%,深造率达到85.17%。
学习实践扎实提升理论水平
从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班级组织结构、分层辅导原理到突发情况的应对,班主任教育理论涵盖各方各面,具有理论性强、知识架构繁杂的特点。第一次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林老师认为:“对新班主任来说,先做好教育理论的学习可以事半功倍。在同学们蓬勃成长的人生阶段,给予恰当、有针对性、有效的指导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对我这样一个经验不充分的老师来说,指导过程不能想当然地去‘wishful thinking’。”林老师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还主动将理论应用于日常班主任工作中,他珍惜每次参加学校和学院青年教师培训交流学习的机会,落实好学校和学院对学生教育工作的安排与指示,并积极参加班级教育工作相关会议和活动,在会后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将理论落到实处,不断总结教育工作经验,用实际行动提升自我教育理论水平。
多措并举切实推进学风建设
“结合浙江大学的育人理念和培养目标,我经常向学生们强调,创新活动基于文献进行,能否触摸到知识的边界并进入创新阶段,取决于对共同体已有成就的认知是否全面清晰。这里边最重要、最基础的就是课程学习,它是创新过程的工具,是创新成果的典范。”班级组建之初,林宏建老师便强调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为加强班级学风建设,林老师召开了“学不可以已”系列主题班会,通过制定班级班风公约、构建互帮互助小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此外,针对一些缺课、迟交作业等课程学习落后的情况,林老师在向相应的任课老师了解具体情况后,联系辅导员一起对学生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沟通,首先在心理层面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鼓励和支持,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实质性指导、帮助与督促。对于个别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林老师在询问过他们意愿后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联系优秀学长进行学习经验分享,并持续关注相关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生为本助力学生成长发展
班主任在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为引导学生树立成长意识,林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设想十年后的自己”“经典阅读分享”等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好浙大的学术科研平台,积极主动参加各类竞赛,在科研竞赛等活动中获得成长,探寻学习与人生的意义。“作为借鉴,我自己也曾在本科阶段通过参加竞赛和学院科研平台活动,让学习目标更清晰。”在指导本科生SRTP、毕业设计等项目时,林老师常常带领学生们开展文献阅读、合作研讨、学术交流活动,逐步引导学生们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促进学生职业成长,激发学生“有使命感的学习”。
林老师所带班级的学生在学业、竞赛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成绩,涌现出诸多优秀人才,其中浙江大学优秀学生2名、浙江省政府奖学金获得者3名、国家奖学金获奖者1名、浙江省优秀毕业生获奖者2名、浙江大学优秀毕业生3名、浙江大学一二三等奖学金获得者26人次、ASABE国际大学生机器人竞赛获奖16人次、中国农业机器人大赛获奖10人次、其他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竞赛获奖18人次。
亦师亦友共促班级文化建设
“班委团委工作是做好班级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林老师一直坚持定期与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等班级干部进行沟通交流,从而进一步了解班情学情,及时调整当前班级教育工作方针,以更好地推动班级文化建设。作为班主任,林老师依托班会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思政教育、心理辅导、考前培训、学风建设、职业规划等班级建设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团队精神。在林老师带领下,同学们完成了班级公约的制定,公约内容包括独立完成作业、诚信考试、吃完早餐上早八、不迟到不早退、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等,在集体遵守公约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效,还提高了时间利用效率,同时切实领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价值内涵,形成了优良的班级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
结束语
最后,林老师寄语每一位学生:大学四年里,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感受思想的碰撞、体验同窗的情谊、树立深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