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交叉学科奏响集成电路工程的协奏曲

发布者:闫凯亚发布时间:2024-04-06浏览次数:329

个人信息:齐顿昌,浙江大学生工食品学院农业工程专业2023本科毕业生,现就读于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工程专业,曾获中控杯浙江大学机器人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国家励志奖学金、浙江大学三等奖学金、生工食品学院十佳毕业论文等奖项。

锋芒初试,探索没有边界

2019年,当我初涉农业工程专业的门槛时,内心交织着初入大学的兴奋与好奇,以及对新生活的未知与迷茫。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浙江大学作为一所理工农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大学,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广阔的探索空间。而农业工程这个交叉性学科,更是让我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将所学知识与个人特长相结合,在学校的平台上不断尝试和探索。

农业工程学科的优势在于其多元性和综合性,从工科中的机械、电子、计算机,到生物化学和农业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我们都有所涉猎。这一学科的任务,就是将工科的知识巧妙地应用于农业领域,比如联合收割机、果蔬采摘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都是这一学科的具体体现。学院为我们提供了众多先进的农业机器人和装备制造实验室,老师们也积极鼓励我们参与如ASABE等机器人竞赛,让我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志在四方,于磨砺中成长

大二那年,受到周围浓厚科研实践氛围的熏陶,我毅然报名参加了中控杯浙江大学机器人竞赛。初次参赛,从机械结构的绘制、打印和组装,到开发板电路的连接,再到控制算法的编写和调试,每一步都是我在前辈们的基础上摸索前行的。这次经历虽然充满了挑战,但也是我人生中一次宝贵的历练。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如何逼迫自己去成长和进步。

此后,我的兴趣逐渐转向计算机学科。在假期里,我自学了数据结构等基础课程,大三时更是选修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等课程,这意味着我需要每周在紫金港校区和玉泉校区之间来回奔波。虽然那段时间既要面对两个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压力,又要应对诸多课程大作业的挑战,但我也在忙碌与充实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勇于“破圈”,路漫漫以求索

本科阶段的学习让我领略了不同领域的风采,也为我提供了众多科研实践的机会。因为本科期间的时间比较自由,也让我有许多的精力和资源去了解不同的领域。我有幸通过CC98论坛受到一位学长的指引,对集成电路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我国芯片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怀揣着投身这一领域的决心,我在大四时开始准备报考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集成电路专业。虽然考研期间的专业课学习充满了挑战,时间也异常紧迫,但在研友的相互鼓励与支持下,在图书馆与宿舍之间日复一日的往返中,我也最终成功上岸。

现在的我正在学习集成电路领域相关的知识,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惯性导航算法的项目研究。虽然未来的道路或许还会经历方向的调整,但过去的经历让我坚信,作为在校生,我们有足够的机会去调研、去探索、去尝试自己喜欢的方向。在这里我也是特别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学长学姐和老师们,以及CC98论坛上传授经验的前辈们。CC98论坛是全体浙大人的共同财富,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多去论坛上了解未来适合自己的方向。学习并非一条单向的轨道,而是一片广袤的旷野。有时候,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或许会发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图文|齐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