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公布了第三批全校党建“双创”名单。我院食品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所教工党支部成功入选“全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自教育部办公厅、全省教育工委、浙江大学实施党建“双创”工作以来,我院正在创建“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已完成“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1个、正在创建1个,已完成“全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5个,正在创建2个。
生工食品学院党委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建引领事业发展、发展彰显党建工作”的工作理念,持续推进“四个共同体”建设,不断建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为学校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秀学科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附:食品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所教工党支部介绍)
聚焦食品科学与营养,培育食品领域国际化创新人才
一、工作基础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所教工党支部现有党员13人,其中科研助理2人,博士后3人,全部为正式党员。党支部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科教产教双融合,党建业务共聚力,聚焦食品科学与营养,培育食品领域国际化创新人才,支撑“双一流”建设,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在全民健康新时代,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前沿,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围绕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食品品质与安全保障、食物资源高效高值化利用等领域方向开展研究,实现了“政治引领,创新学习新模式”“引育结合,打造人才新高地”“以德为先,营造育人好生态”“榜样示范,推进科研再突破”“研以致用,社会服务出硕果”,支撑现代食品工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打造“食品健康卫士”品牌支部。
二、建设方案
1、着力政治建设,持续发挥党支部政治功能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党建引领,更好地把党员组织起来,旗帜鲜明讲政治,牢牢把握政治方向。进一步彰显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和组织优势,从“支部建在科研团队”出发,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并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支部落地见效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提高支部及党员的政治站位,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推进党支部“三会一课”标准化、支部工作规范化、主题党日特色化;强化政治属性、强化政治引领、发挥政治优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推进引领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支部建设成为听党话、跟党走、带领党员群众共同进步的有力战斗堡垒。
2、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提升教学科研质量
不忘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大先生”等殷切期望,勉励支部党员教师“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切实提高支部党员教师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支部党员教师必须率先垂范,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加强支部党员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教师思想发展规律和教师工作规律,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等,引导教师践行高尚师德,在言传身教中为学生树立榜样。
3、着力党员教育管理,持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和优秀学生培养,汇聚多学科交叉的一流人才,打造一流课程、教材、实践与思政育人体系,提升人才归属感和幸福感,提高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创建食品科学一流人才培育体系。强化理论学习,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夯实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培养“大先生”和“大国三农”情怀,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传承耕读文化,每位党员发挥专业特长,“一专多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以“大食物观”为指导,面向更健康、更营养、更美味、更高效、更可持续等未来食品战略需求,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实习就业、产学研对接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促进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
4、着力发挥专业的产业赋能优势,持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充分发挥新媒体力量,以“食品生物科技前沿”公众号为线上平台,精编整理食品学科退休前辈教授学术简历,发动支委及其他党员作用,积极参与文稿采集撰写、图文编写、后期制作、设计等工作,汇总学科发展的近年成果。充分挖掘支部党员及研究所教职工的个人特点,结合时代发展趋势、重要会议精神、研究所业务中心、党员成长经历等,整理“致敬食品学科前辈教授”等系列学科发展追溯内容,调动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交流学习感悟,扩大食品学科的社会影响力。
“食品生物科技前沿”公众号推文
三、工作特色
1、政治引领,创新学习新模式
深化理论学习、强化示范引领、创新党课模式、坚持学用结合。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开展学思践悟系列活动,强化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抓实教工党员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工作,创新与校地、校企以及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模式,构建资源共享、工作共推、优势互补、发展共赢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2、引育结合,打造人才新高地
近十年来,党支部始终坚持“引育结合”的人才发展理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了人才队伍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发展。党支部在吸引高层次人才、培养青年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提升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还为支部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支部注重发挥博士后重要力量,帮助博士后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大部分支部博士后出站后顺利进入全国各大高校就职,打造人才新高地。
3、以德为先,营造育人好生态
支部以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坚强阵地,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四有”好老师作为首要标准,营造出良好育人氛围,构建了“党建+思政育人”工作模式。近两年来,支部党员教师牵头或参与先后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校级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2门;全校青年教师课程教学竞赛三等奖1项。
4、榜样示范,推进科研再突破
支部党员聚焦食品产业发展战略需求,积极面向绿色经济、海洋经济发展态势,攻坚克难,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解决系列行业“卡脖子”瓶颈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效。研究所支部80%的党员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20余项科研成果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年均发表论文超百篇,其中90%以上影响因子大于5。完成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5项的制定。党支部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灵魂和生命,走在前列、勇当尖兵,致力于打造重大食品技术创新策源地和促进食品新质生产力形成,实实在在为人民创造餐桌上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支部共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