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为始,玉汝于成

发布者:闫凯亚发布时间:2024-07-27浏览次数:10

个人信息

       李鹏程,浙江大学生工食品学院2024届农业工程专业本科生,即将前往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循证健康工程专业攻读硕士。

交叉探索,无限可能

  四年前的暑假,我被录取到应用生物科学(农学)大类,而当时我就坚定了转入农业工程专业学习的想法。那时我的想法很简单,浙江大学最强势的学科就是工科和农科,而农业工程将工科技术原理与农业生物科学相结合跨学科发展。自从1998年浙大四校合并一起入驻紫金港以来,浙大农工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始终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一定非常值得就读。怀揣着这样的梦想和非常想学工科的信念,我在第二轮专业确认时就毫不犹豫的跨大类选择了农业工程,也感谢学院最后收留了并不优秀的我。

  浙江大学农业工程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舞台,让我们有着无限的可能。在大学四年,我们学习了基本上所有的工科基础课程,例如机械、电子、控制、能源的等等课程,拥有了跨学科的工科基础。这些课程我在当时觉得非常不连贯,课程学习也没有很深入,学起来好像没什么意义,但我现在邻近毕业才越发觉得这些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跨学科交叉性研究真的非常重要,农业工程让我有了一个了解和学习各种工科知识的机会,只有广泛探索,才能找到自己最热爱的领域,也为未来的全方位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升学方面,一些同学继续选择为农业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一些同学去了机械、一些同学去了计算机、一些同学去了电气电子,大家都在专业学习中逐步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真的得益于农业工程给我们创造的优秀跨学科工科环境。

脚踏实地,永不放弃

  考研是有风险的,我认为自己的努力和院校的选择都至关重要,同时应该尽可能多线准备降低风险。

  考研是一场艰难的马拉松,自身的努力是毋庸置疑的。如果选择了考研就应该立即行动起来,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如果想跨专业尤其是热门专业,大三寒假之后应该就需要准备起来了。而我是一个反面例子,当时由于比较迷茫与纠结,对考研不坚定还幻想着其他出路,同时也比较害怕考研的学习过程,导致我8月份才开始正式开始学习数学等考研科目,这是非常错误的,也导致我最后初试差了5分没有过一志愿分数线。同时也要注意考研与平时期末考试周不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不应该学习太过辛苦,否则很容易出现厌学等情况。

  选择也特别重要,我觉得考研是三分考,七分报,选择大于努力。在择校时一定要多渠道搜集信息、全面了解,掌握一定程度的信息差,用博弈的角度分析形势。比如在计算机考研领域,  2024年同样是浙大的计算机专硕,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的难度完全不同,分数线也天壤之别。我在考研时,一志愿选择了清华深研院的计算机学硕。而选择清华的重要原因是清华深研院考研每年都有很多项目可以调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们的容错率,例如生物医药、海洋、环境、土木等等。这些调剂专业看起来有些,但是深研院里面的大多数老师都比较注重交叉方向的研究,一个老师往往从很多专业里面招生,所以这些专业的具体研究方向也未必不好。比如虽然我从计算机专业调剂到目前的专业,但是以后的研究方向还是医学大模型这种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领域。感谢农业工程给我提供的跨学科背景,比如说我的毕设有关农业碳排放,和环境密切相关;而农业工程本身就是生物系统工程,与生物和生医工都密切相关;在大二时我们专业学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这种土木最重要的专业课程。因此在调剂到这些专业时我甚至觉得自己在每一个专业都有相应的背景,在调剂时也比较顺利和受欢迎。

  同时,在当时研究生初试结束后,我觉得自己考的很差,为了防止研究生没考上没有书读的情况,我在考完研之后开始了极限准备24fall国外硕士的末班车申请。于是我这时才开始学习雅思,准备申请材料等。事实证明,香港新加坡等地区的学校对于浙大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尽管我申请时间晚,平均绩点和雅思也都不高,但是最后还是在34月份拿到了南洋理工大学等大学的自动化机械等专业的一年制硕士offer,也不失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前路迢迢,永不设限

  与生工食品很多优秀的同学相比,我在学院的各种事务和活动的参与度上比较默默无闻,课程的平均绩点也只是中等偏后,而且一直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比较失败,但是我想这是大部分人的状态。总结大学四年,走过许多弯路,也曾长时间迷茫摆烂,但任何时间努力都不晚。只要我们有一个想到就激动的目标,始终相信自己,遇到困难不放弃,坚持下去,我们终会有一个还不错的结果。感谢浙江大学,感谢生工食品学院,感谢农业工程专业,陪我度过这宝贵的本科四年时光。想对学弟学妹们说,成长的过程中每段经历都有其意义,我鼓励大家在最美好的年纪多多尝试、探索无限可能,并学会从这些经历中充分地认识自己。愿大家都能在自己的人生赛道上稳步前行,对于竺老校长的两问,都能有无愧于心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