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苏一骁,浙江大学生工食品学院2024届农业工程专业本科生,即将前往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就读。本科期间参与科研实践项目,获得第十三届国际工业应用直线驱动大会(LDIA 2021)Best Paper Award。
人生规划篇—脚踏实地,逐心之所向
人生规划,具体而言就是选择目标院校以及专业,这实际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这个选择其实伴随着我们整个大学生涯。前几天参加学生座谈会,刘鹰院长提到,学生决定将来要做什么不是在高考选志愿那几天决定的,而是在大学期间尤其是在本科教学期间慢慢形成的,因此需要多方面涉猎,提升学习广度。我相信很多同学会进入这个专业,也会对如何认识专业,更好规划个人的成长路径做过很多思考。我自己的选择也经历了很多波折,当时凭个人兴趣去看了浙大的专业列表,在智云课堂上听了种种专业的专业课,比如数院的数分,计院的C大程以及法学院的刑法学,最后选择的竟是法学这样一门文科。最后在家人的劝说以及种种案例的影响下,我还是失去了对这个专业的兴趣。
后来,我回想到我高考志愿选择时,一开始选择的心仪专业是基础医学或临床医学,前者可以在根本上与理论上令医疗水平产生突破,后者可以实际消除很多病人的苦痛,两者都是可以减轻很多人不必要的苦痛的学科。因此我选择了生物医学工程,上能沿用最新的生物医学理论,下能为临床医学提供技术支持,是我目前能选择的我最想做的工科专业。鉴于农业工程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在大一阶段学习了微积分、大学物理等工科基础课程,大二学习了有机化学、电工电子学等专业性强且泛用的专业基础课程,大三则学习了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与实际工科生产过程对接的课程,因此想要转向并没那么困难,且生物医学工程和农业工程本质都是生产过程机械化,面对的对象都是生物类,需要较为精准的控制,两个专业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都有一定类似之处。或许有人觉得从top3往top10报考是一种对自己的放任,但我认为到了研究生阶段专业和导师的重要性远高于学校。
生医工研究方向之微流控技术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正确的人生规划是可以作为学习与工作的动力源的。不好高骛远,也不只专注眼前,带着一定的理想去规划好自己怎么走到目标的那一步,考研只是这其中的一小步,不把考研当成everything,也不过于轻视考研,这样一种压力的鞭策,其实才是维持考研期间学习状态的最佳方式。不要将考研的目的限定在仅仅只是为了拿一个研究生文凭,这样的备考会很煎熬,考上的成功率也不高。
学习习惯篇—砥砺前行,寻心之所适
高中到了大学,学习环境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我们不再有固定的学习地点,也没有与之配套的固定的学习氛围。不论是图书馆还是教室都不会允许跨天的占座行为。这样一来,如何调整学习习惯成了大学的必修课。而我没有那么好的调整能力,我选择在寝室里学习,固定的学习场所。这种模式的问题也很明显,如果没有自制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开玩了。我认为找到合适的学习场所也是各位同学大学四年的必修课,究竟是跑出去学还是待在住的地方学,如果出去学要在什么样的环境,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而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在考研上,更是会在日后人生要学习时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
沟通能力篇—言之有物,传心之所思
沟通能力是人生活不可或缺的。我当初在填报考信息时没仔细看报考要求,选择了错误的考试点,险些考不了试,最后在和杭州市教育考试院的沟通下成功修改了考试点。大学期间提升沟通能力也很重要,在大学课程的汇报小组作业时选择上台发言,不只是照本宣科念ppt,而是更多去尝试通过ppt讲解收集到的材料,并时刻跟课程老师用眼神交流。同时在完成三课分所做的各项志愿者活动中,我也是积极担任各种沟通交流的位置,包括做清河读书坊的小队领导、给老年大学授课等,擅长沟通交流不仅让我能够在面试时能做到游刃有余,还为我提供了了很多工作以及增长见识的机会。
寄语
做好人生规划、调整学习习惯、提高沟通能力,不仅在考研阶段让你受益匪浅,在接下来的人生中更是至关重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各位同学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