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工食品学院“凌云”计划开展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智慧渔业社会实践基地研究生社会实践

发布者:梅玫发布时间:2024-08-23浏览次数:10

20247-8月,在浙江大学凌云计划的支持下,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2021级农业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梁孟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智慧渔业社会实践。此次实践旨在推动智慧渔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促进学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

主题交流

在信息中心的实践中,梁孟同学深入调研智慧渔业技术,探索技术创新与行业发展的前沿问题。79日,梁孟同学做了关于“知渔、爱渔、兴渔”的社会实践主题报告。在报告中,他汇报了浙江大学及生工食品学院在水产设施养殖与装备工程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和实践经验。此次汇报不仅展示了学院学生对水产前沿科技的关注,也体现了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水科院胡婧老师展示了信息中心在全院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科研业务拓展方面的未来规划,期待与浙江大学在智慧渔业技术研究中的紧密合作。信息中心主任孙英泽老师对双方的合作与交流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与梁孟同学探讨了渔业数据科学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的新热点和解决方案。这次主题交流进一步明确了本次社会实践在推动智慧渔业技术创新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彰显了其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的核心目标。


企业生产及经营调研

在接下来的实践中,梁孟同学与孙英泽、胡婧老师一同前往北京平地小艾公司实地调研,重点关注公司鱼菜共生系统生产过程管理现状,梁孟同学撰写了详尽的调研报告并提出了改进建议。胡老师作为实践导师之一,协助梁孟同学在调研过程中快速掌握实践技能和管理要领,体现了本次社会实践对实际操作和技术改进的关注,并推动了企业技术优化与管理创新。

平地小艾的鱼菜共生系统是农政齐民科技(天津)公司的北京示范中心,该系统信息数据汇集于天津数据中心。此次调研不仅仅关注了企业的生产管理现状,更从展现形式,投资成本,绿色生产和养殖密度等方面深入探讨了目前国内几种主要的鱼菜共生模式及其特点。通过与企业负责人的座谈交流,梁孟同学与孙英泽、胡婧老师共同分析了不同模式的技术特点和市场应用前景,特别是对农政齐民设计的鱼菜共生系统,深感其直观和环保特点对当地渔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北京平地小艾公司作为渔业科技和文旅结合的典型企业,以其先进的鱼菜共生和信息采集处理系统在智慧渔业领域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该公司不仅注重技术创新与环保理念的结合,更通过订单式销售和市场拓展战略,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公司也展示了其在智慧渔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潜力,并计划与水科院深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如解决水质净化和水产品品质提升等关键问题。此举不仅促进了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还推动了鱼菜共生技术的推广,体现了凌云计划社会实践在行业合作与技术应用中的战略高度。

信息化管理技术探索

实践过程中,梁孟同学通过与张超老师的交流,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和前期调研成果,积极参与了水产养殖基地信息化建设方案的设计与撰写,不仅优化了现有方案,还加深了对智慧渔业技术的理解。同时,梁孟同学结合自身科研工作及日常学术交流体会,深度参与了王晓琳老师承担的水科院优秀创新研究团队影响因素调研方案制定的工作,王老师也为他提供了专业的水产科研情报工作方面的指导和学术支持。

此次实践不仅扩展了实践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也深化了其对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为未来的科研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也充分贯彻了我院积极开展凌云计划研究生社会实践来推动学术研究、技术创新及实践育人的目标与宗旨。随着智慧渔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实践学生将以专业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继续深入探索其在现代渔业中的更广阔应用空间,为我国智慧渔业的进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