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食榜样 | 浙江大学优秀德育导师徐恩波:因材施教,匠心育人

发布者:闫凯亚发布时间:2025-02-08浏览次数:10

人物介绍

徐恩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食品科学与营养系副系主任,宁波市科技特派员团队负责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工作以来长期从事食品结构设计与品质调控研究,基于3D打印、酶联挤压、微射流等先进绿色加工技术,聚焦于个性化功能食品、细胞培养支架、农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等方向。担任国际期刊Food Physics编委,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多篇,H因子32;授权专利20多件,包括美国、日本等国际专利5件;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一等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受邀参编英文专著2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指导研究生获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4项、本科生国创项目2项,获校级/院级优秀德育导师、优秀党务工作者、研究生先进集体、“我最喜爱的老师”等荣誉。

真诚启智 德育桃李

徐老师落实德育导师工作职责,围绕“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核心要求和“有理想、有境界、有品格、有才华”的基本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

徐老师以高瞻远瞩的教育视角,将传统教学的深厚根基与现代创新教学的多元活力巧妙融合,开设了《未来食品科学》与《食品工程综合创新训练》两门特色课程,并促成了《食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这一前沿课程的设立,成功搭建“科学—工程—信息—AI”育人平台,引导学生探索食品学科前沿领域,为未来投身食品行业的创新发展积蓄能量。徐恩波老师以“真诚、信任”作为核心教育理念,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科研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全方位关注学生在知识学习、品德修养等多个维度的发展需求,致力于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徐老师坚持定期与班级学生开展一对一的深入对话,耐心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洞察他们的困惑与需求,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同时,他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小型班级团建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协作,进一步提升团队凝聚力。在职业规划方面,徐老师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从考公、科研深造、企业就业等多个角度出发,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成长路径与发展建议。他期望通过引导学生探索自我潜能,认清目标方向,发掘内在优势,从而在未来职场或学术领域发挥所长,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为社会进步添砖加瓦。对徐老师而言,“见证学生们的成长与成功,便是最大的欣慰与成就。”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与鼓励、尊重与包容犹如坚实的基石,为其铺设出一条平稳向上的道路。徐老师始终秉持“因材施教”的理念,重视对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致力于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师生偕行 心桥筑梦

在担任食品硕士班德育导师期间,徐老师始终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研究生班级管理的核心目标,着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所长,有的放矢。徐老师采用德育导师与班委积极联动的模式,使管理的影响力广泛渗透、精准覆盖班级全体学生,形成无缝隙的关怀网络。面对班级成员个体差异时,徐老师尤为强调耐心沟通的重要性,他坚信,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问题,才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在学术追求与个人成长两个层面都赋予学生莫大的助益,更重要的是,与学生成功建立起了心灵交流的桥梁,让每位学生都能真切感受到来自师长的理解和尊重。

此外,徐老师积极投身于各项班级事务中,无论是始业教育、新生合唱比赛,还是综合素质评价或学年小结,他都亲力亲为,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成长。在徐老师的指导下,22级食品硕士班荣获浙江大学研究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在学院合唱比赛中摘得“最佳表演奖”。班级成员在党建工作、学术研究、创新创业比赛及实践活动等领域均屡创佳绩,展现出不凡实力与团队风貌。

教师寄语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正所谓灿若星辰的浙大人。”徐恩波老师用这句话来形容他所期望的班级文化,希望学生们在集体中能够像火一样热情、团结,而在个人发展上,又能像星辰一样独立、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