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水产动物福利研究与实践研讨会”在杭州紫金港国际饭店顺利召开。来自荷兰、挪威、瑞典、葡萄牙、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国内水产领域的知名企业代表和科研院所师生100余人参会,同步线上直播近3000人观看。会议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和Catch Welfare Platform(荷兰瓦赫宁根畜牧研究所项目)承办,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装备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一带一路国际工厂化绿色水产养殖科技创新院、设施渔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工程水产学会水产工程分会、浙江省水产学会设施装备与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协办。
会议以“加强水产动物福利研究应用 促进水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从国内外水产动物福利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水产动物福利保障新技术,水产动物育种、养殖、运输、捕捞与福利,水产动物福利发展战略、机遇与挑战等四个方面展开研讨,包括9个专家报告和2场主题讨论。会议期间,还进行了《鱼类福利学》中文译著新书发布仪式。
大会会场
与会专家和代表合影
会议开幕式由大会主席浙江大学叶章颖教授主持
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刘少军院士进行了线上致辞,刘院士介绍了我国现阶段水产养殖现状以及水产动物福利在水产养殖和捕捞产业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良种培育,良好养殖环境和良好销售模式对水产养殖全链条的不同影响,并通俗易懂的指出你对水产品好,自然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希望国内外专家学者多多交流,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刘鹰教授,代表浙江大学生工食品学院,对参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表示欢迎,并强调从水产养殖到海洋捕捞,动物福利始终是非常重要并值得去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方向,需要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为基础,推动动物福利在科研工作和产业生产中的发展和普及。
来自荷兰瓦赫宁根畜牧研究所的Hans van de Vis高级研究员代表国外参会的专家学者进行致辞,他指出现在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聚焦水产动物福利开展研究工作,我们需要更多的交流合作,推动科技和产业的发展。
第一场报告会由浙江大学朱松明教授主持。
报告嘉宾:挪威海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Tore Kristiansen
报告题目:神奇的鱼类世界
Tore Kristiansen研究员以神奇的鱼类世界为报告主题,向大家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水生生物族群,包括地球上体型最大和最小的鱼,寿命最长和最短的鱼等等,同时向大家介绍了鱼的感官、智慧,以及由于生态环境恶化,鱼类面临的生存威胁,并希望通过水产动物福利的发展,给鱼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
报告嘉宾: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朱健研究员
报告题目: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创新提升鱼类福利
朱健研究员分析了我国淡水鱼的养殖品种、模式和动物福利方面的关系,以及传统养殖技术带来的鱼类福利问题。绿色发展应该更加关注鱼类福利。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推进“育繁一体化”的模式;通过水质调控技术的应用,改善池塘养殖模式,修复生态环境,提高水生生物安保,实现智能化管控的应用,切实为水产动物福利做出技术应用上的突破。
报告嘉宾:英国斯特灵大学教授Sonia Rey Planellas
报告题目:行为学研究如何提高鱼类的福利?
水生生物行为学对改善水产动物福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领域包括了鱼类的驯化和行为适应;养殖系统中的环境富集;喂养策略和社会行为;鱼类群体的攻击性和社会等级制度;鱼的疼痛,压力和福利指标;光照对鱼类行为的影响等等,同时,Planellas教授也向大家展示了一些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鱼类生存评价方法和前沿研究,以及鱼类昼夜节律和温度的关系。
报告嘉宾:瓦赫宁根畜牧研究所高级研究员Hans Van de Vis
报告题目:评估养殖鱼类的活体运输、击晕和宰杀的结构化方法
保障鱼类福利最重要的是要识别潜在的鱼类福利危险,根据严重程度对其进行排序,确定暴露的概率和受影响的种群比例,以及影响的持续时间。优先考虑鱼类福利危险,可以使养殖人员能够专注于主要危险,这个主要危险也是研究的优先事项。而作为鱼类福利危险中最为重要的活体运输和宰杀也最为值得研究。除了实施击晕宰杀的工作程序外,还应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和监督。
第一场主题论坛: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水产动物福利
主持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李贤
互动嘉宾(从左到右):
广州市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研发部部长赵丹丹
天津匠泽科技有限公司循环水养殖总工程师Pascal Blazer
德国BAADER集团亚洲区渔业及分离技术行业总监 关付锋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朱健
英国斯特灵大学教授Sonia Rey Planellas
瓦赫宁根畜牧研究所高级研究员Hans Van de Vis
挪威海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Tore Kristiansen
报告嘉宾: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大鹏
报告题目:养殖空间和养殖密度对鱼类福利的影响
李大鹏副校长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多种不同的池塘循环养殖模式,以及关于鱼类应激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效应,并提出了空间的环境生物学效应的概念:相同养殖空间下,养殖密度对鱼的影响和相同养殖密度下,不同空间大小对鱼的影响。通过对草鱼,欧鲈,大西洋鲑等不同品种与空间关系的数据分析研究得出,综合考虑养殖密度和养殖空间对鱼类福利的影响,会带来更好的养殖效益。
报告嘉宾:挪威海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Michael Breen
报告题目:评估挪威商业渔业中的捕捞鱼类福利
捕捞行业中的鱼类福利研究可以有助于鱼类产品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正确的捕捞福利做法是指捕捞和相关的处理措施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鱼类的物理损伤与应激(负荷),直至将其宰杀或释放。Michael Breen 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大西洋鲭商业围网渔业的捕捞福利,以及挪威竿钓渔业中关于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的福利导向捕捞与屠宰的相关探究和前沿成果。
报告嘉宾: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黄六一
报告题目:中国捕捞渔业现状及捕捞鱼类福利研究进展
中国捕捞行业的发展源远流长。据统计,2022年中国在全球捕捞渔业产量中占14.3%,然而我们也面临着近海渔业资源衰退严重,捕捞渔业转产升级,生态型渔具渔法研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和挑战。国内逐步开展了渔具渔法,设施渔业工程,鱼类行为学等诸多研究。良好的捕捞鱼类福利,不仅可以保障国家食品供给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保障粮食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考虑捕捞业中的鱼类福利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报告嘉宾:瑞典哥德堡大学教授Lynne Sneddon
报告题目:十足甲壳动物的福利:疼痛的证据
Lynne Sneddon教授针对十足类甲壳类动物提出了相应的疼痛评判标准,通过对螃蟹,龙虾等不同品种的实验数据研究,提出了改善十足类甲壳类动物福利的一些建议,包括放养密度的影响、游泳与底栖时间、温度偏好、环境富集、基质偏好等等,目前欧洲国家已经开始针对动物的疼痛感知立法,相信对于水产动物福利工作的推广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报告嘉宾:葡萄牙海洋研究中心研究员Maria Cabrera
报告题目:养殖环境丰容度对水产动物福利的影响
环境丰容度是动物饲养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旨在通过识别并提供必要环境刺激,使圈养动物获得最佳心理与生理状态,从而提升饲养质量。环境丰容包含感官性,营养性,社会性,职业性和物理性。环境丰容也会根据不同物种,生长阶段,环境条件而有所区别。优化环境丰容可以降低应激,降低畸形率,提升鱼类健康,促进水产产业健康发展。
第二场主题论坛:将福利研究转化为商业用途的实际解决方案、机遇与挑战
主持人: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吕为群
互动嘉宾(从左到右):
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大鹏
全球水产联盟中国区市场拓展总监王信
葡萄牙海洋研究中心研究员Maria Cabrera
瑞典哥德堡大学教授Lynne Sneddon
诺挪威海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Michael Breen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黄六一
诺蒂克水产(宁波)有限公司养殖总监Ola Frøvik
泽汇渔业(光泽)有限公司养殖部经理叶长淋
在众多国内外水产动物福利领域专家和学者的见证下,会议对《The Welfare of Fish》一书进行了中文译著新书的发布仪式。《鱼类福利学》中文译著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拟在2025年9月出版,此书原作者为Tore Kristiansen,Michail A. Pavlidis,Anders Fernö,Hans van de Vis;总顾问为朱松明,刘鹰;主译为叶章颖,李贤,赵建。由中国工程院刘少军院士、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行为学专业委员会张东主任委员和原著四位作者分别作序。
大会主席浙江大学叶章颖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本次会议相比第一届,在参与国家、会议人数和讨论主题等方面均有很大的突破,感谢所有参会者的信任和会务者的辛勤付出,特别感谢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对此次会议的大力支持。提倡水产动物福利和养殖效益并不是相对立的,我们相信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和负责任的实践,一定会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公众的关注,来共同推进水产动物福利事业在中国以及全世界更快速的发展。